工作部署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信息 >工作部署 MAMA & SAFE EDUCATION

纪洁芳:生命教育教学方法——以亲子愉快沟通为例

纪洁芳
 吴凤技术学院教授
教育部门生命教育学习网计划共同主持人壹、生命教育教学目标

(一)中小学生命教育之教学目标(林思伶,2006年):
1.有一颗柔软的心,不做伤害生命的事。
2.有积极的人生观,终身学习,让自己活的更有价值。
3.有一颗爱人的心,珍惜自己、尊重别人并关怀弱势团体。
4.珍惜家人、重视友谊并热爱所属的团体。
5.尊重大自然并养成惜福简朴的生活态度。
6.会思考生死问题,并探讨人生终极关怀的课题。
7.能立志做个文化人、道德人,择善固执,追求生命的理想。
8.具备成为世界公民的修养。

(二)大学生命教育教学目标与内涵

生命教育属应用学科,在大学通识课程或生死研究所以专业学科开课,其教学目标为:

(知识、情意)1.探索生命意义进而确立自己的生命意义
(知 识)2.了解各宗教、哲学及各专业学门(如心理学、医学等)之死亡观,包括死亡的情境、历程及对死后世界的看法。
(情 意)3.引领学生降低对死亡的害怕、逃避,而能以坦然、积极的态度面对死亡。
(能 力、情意)4.引领学生对人生最后旅程能做事前规划,如预立遗嘱等。
(知识、能力)5.令学生了解死亡所造成之失落及哀伤,并能自我调适处理,近一步帮助家人、亲朋、同事及学生。
(知识、能力)6.即培养学生具有实施生死教育之知能。

(如属师范校院或修教育学程的学生宜具上项能力)


根据上列教学目标有关之教学内容为:
1.生命意义探索
2.生之喜悦
3.死亡伦理之探讨:包括安乐死、堕胎合法化、器官捐赠、急救等。
4.死亡社会学及经济学:包括保险、预立遗嘱、法律、民俗、及殡葬等。
5.自杀心理及防范
6.失落及哀伤调适
7.如何与儿童、病人、老人谈死亡
8.临终关怀与安宁照顾
9.社会对死亡服务及哀伤辅导可提供之资源(如安宁照顾基金会、康泰文教基金会、喜愿儿协会、莲花临终关怀基金会、生命线、观音线等)
10生死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运用与教学活动设计。
贰、有效率的学习

一般有效的学习应包括入、住、出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全心投入及配合:





1. 教师的学养  1.知识及概念的内化及涵融  1.习惯成自然
2. 丰富的教学内容 2.潜移默化   2.行为的实践
3. 生动的教学方式 3.能启发生命原动力  3.日常生活应对
4.学生用心投入                   4.再深层次之入住出


  生死教育是随时随地随机可进行的,只要教师能真诚用心,能用生命力教学,随时均可见其成效。
参、教学方法

  生命教育虽属较严肃课题,唯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理性兼感性,理论配合生活经验,采用较生动活泼的方式教学,令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以下所列之教学法可在教学中交互运用:

(一)讲述法
  讲述法虽属较传统的教学法,其优点是在理论的阐述中可令学生对专业知识作有系统的认知。讲述法主要的缺点是仅教师向学生讲述,属单向沟通;为提升学习兴趣及效率,教师可配合教学媒体如投影片、幻灯片及影片之使用,并配合问答,讨论以提高学生之参与及增加彼此互动。另教师可储备日常生活之案例或动人故事配合理论讲述,尤其是教师自己的生活体验,不但贴切生动、更能发挥身教示范作用。又如运用绘本教学,亦属有趣之教学。

(二)讨论及辩论法
  讨论法及辩论法属多向沟通教学。教师可选择主题或配合日常生活中所发生之事项来讨论,即随机教学,以收机会教育之功效。例如胎儿生存权的讨论、人是否有自杀的权利等。另亦可请学生事先先阅读书本或观赏影片,以小组方式先行讨论,然后在课堂上报告及讨论。例如阅读墨瑞的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如观赏铁达尼号等,参阅附录有关观赏铁达尼号影片于生死教育教学中之运用。

(三)体验教学法
  体验教学法主要为设计各项活动;如用嘴或用脚画画,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经验,才能感同身受。而角色扮演亦是其中方法之ㄧ。角色扮演主要令学生藉不同角色的体验,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例如“跛脚的一天”、“黑暗的世界”、“怀孕妈妈辛苦”、“顾客的纠纷处理”、“病情告知的难题”……等。尚可配合手套偶之运用由学生编剧演出等,这是相当受到欢迎之教学法,且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培养其同理心及周全之思考力。有关教学活动可由教师或学生共同设计。而学生之心得分享、讨论及回馈是非常重要的后续活动。在本章贰教学活动设计及实施中有多起实例及学生响应,可参考之。

(四)实作教学法
   在教学目标订定中,常包含知识、技能与情意三部分。有关技能部分常以实作教学法来落实。例如:烹饪课,有关烹饪原则属知识部分,而烹饪技术必需透过实作部分来落实,即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唯在实作技艺部分亦有情意部分,如:在烹调中之用愉快心情为对方设想即属之。又如英文输入课,正确及速度是技能的要求,唯对数据的保密及尊重智能财产权则是情意上的要求。

  在生死学课程中如:预立遗嘱、沟通晤谈或病情告知即属实作法,要实地做,才能培养实作能力。又如:下节“生生不息”“心心相应”之教学活动,即是培养种苜蓿芽或折“爱心”的能力。此和体验教学法是有差异的,例如:用脚夹笔画画,并不是培养此项技能,而是去体验用脚画图的感受,并进一步去同理肢障人士之做画之辛苦。又如:“腹式呼吸”练习亦属实作教学。在知识层面可告诉学生腹式呼吸的好处、如何做。但在实作上,要真正带领学生做,并从旁纠正,令学生做好腹式呼吸,并能体验其功效。


(一)中小学生命教育之教学目标(林思伶,2006年):
1.有一颗柔软的心,不做伤害生命的事。
2.有积极的人生观,终身学习,让自己活的更有价值。
3.有一颗爱人的心,珍惜自己、尊重别人并关怀弱势团体。
4.珍惜家人、重视友谊并热爱所属的团体。
5.尊重大自然并养成惜福简朴的生活态度。
6.会思考生死问题,并探讨人生终极关怀的课题。
7.能立志做个文化人、道德人,择善固执,追求生命的理想。
8.具备成为世界公民的修养。

(二)大学生命教育教学目标与内涵

生命教育属应用学科,在大学通识课程或生死研究所以专业学科开课,其教学目标为:

(知识、情意)1.探索生命意义进而确立自己的生命意义
(知 识)2.了解各宗教、哲学及各专业学门(如心理学、医学等)之死亡观,包括死亡的情境、历程及对死后世界的看法。
(情 意)3.引领学生降低对死亡的害怕、逃避,而能以坦然、积极的态度面对死亡。
(能 力、情意)4.引领学生对人生最后旅程能做事前规划,如预立遗嘱等。
(知识、能力)5.令学生了解死亡所造成之失落及哀伤,并能自我调适处理,近一步帮助家人、亲朋、同事及学生。
(知识、能力)6.即培养学生具有实施生死教育之知能。

(如属师范校院或修教育学程的学生宜具上项能力)


根据上列教学目标有关之教学内容为:
1.生命意义探索
2.生之喜悦
3.死亡伦理之探讨:包括安乐死、堕胎合法化、器官捐赠、急救等。
4.死亡社会学及经济学:包括保险、预立遗嘱、法律、民俗、及殡葬等。
5.自杀心理及防范
6.失落及哀伤调适
7.如何与儿童、病人、老人谈死亡
8.临终关怀与安宁照顾
9.社会对死亡服务及哀伤辅导可提供之资源(如安宁照顾基金会、康泰文教基金会、喜愿儿协会、莲花临终关怀基金会、生命线、观音线等)
10生死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运用与教学活动设计。
贰、有效率的学习

一般有效的学习应包括入、住、出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全心投入及配合:





1. 教师的学养  1.知识及概念的内化及涵融  1.习惯成自然
2. 丰富的教学内容 2.潜移默化   2.行为的实践
3. 生动的教学方式 3.能启发生命原动力  3.日常生活应对
4.学生用心投入                   4.再深层次之入住出


  生死教育是随时随地随机可进行的,只要教师能真诚用心,能用生命力教学,随时均可见其成效。
参、教学方法

  生命教育虽属较严肃课题,唯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理性兼感性,理论配合生活经验,采用较生动活泼的方式教学,令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以下所列之教学法可在教学中交互运用:

(一)讲述法
  讲述法虽属较传统的教学法,其优点是在理论的阐述中可令学生对专业知识作有系统的认知。讲述法主要的缺点是仅教师向学生讲述,属单向沟通;为提升学习兴趣及效率,教师可配合教学媒体如投影片、幻灯片及影片之使用,并配合问答,讨论以提高学生之参与及增加彼此互动。另教师可储备日常生活之案例或动人故事配合理论讲述,尤其是教师自己的生活体验,不但贴切生动、更能发挥身教示范作用。又如运用绘本教学,亦属有趣之教学。

(二)讨论及辩论法
  讨论法及辩论法属多向沟通教学。教师可选择主题或配合日常生活中所发生之事项来讨论,即随机教学,以收机会教育之功效。例如胎儿生存权的讨论、人是否有自杀的权利等。另亦可请学生事先先阅读书本或观赏影片,以小组方式先行讨论,然后在课堂上报告及讨论。例如阅读墨瑞的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如观赏铁达尼号等,参阅附录有关观赏铁达尼号影片于生死教育教学中之运用。

(三)体验教学法
  体验教学法主要为设计各项活动;如用嘴或用脚画画,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经验,才能感同身受。而角色扮演亦是其中方法之ㄧ。角色扮演主要令学生藉不同角色的体验,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例如“跛脚的一天”、“黑暗的世界”、“怀孕妈妈辛苦”、“顾客的纠纷处理”、“病情告知的难题”……等。尚可配合手套偶之运用由学生编剧演出等,这是相当受到欢迎之教学法,且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培养其同理心及周全之思考力。有关教学活动可由教师或学生共同设计。而学生之心得分享、讨论及回馈是非常重要的后续活动。在本章贰教学活动设计及实施中有多起实例及学生响应,可参考之。

(四)实作教学法
   在教学目标订定中,常包含知识、技能与情意三部分。有关技能部分常以实作教学法来落实。例如:烹饪课,有关烹饪原则属知识部分,而烹饪技术必需透过实作部分来落实,即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唯在实作技艺部分亦有情意部分,如:在烹调中之用愉快心情为对方设想即属之。又如英文输入课,正确及速度是技能的要求,唯对数据的保密及尊重智能财产权则是情意上的要求。

  在生死学课程中如:预立遗嘱、沟通晤谈或病情告知即属实作法,要实地做,才能培养实作能力。又如:下节“生生不息”“心心相应”之教学活动,即是培养种苜蓿芽或折“爱心”的能力。此和体验教学法是有差异的,例如:用脚夹笔画画,并不是培养此项技能,而是去体验用脚画图的感受,并进一步去同理肢障人士之做画之辛苦。又如:“腹式呼吸”练习亦属实作教学。在知识层面可告诉学生腹式呼吸的好处、如何做。但在实作上,要真正带领学生做,并从旁纠正,令学生做好腹式呼吸,并能体验其功效。
(五) 探索教学法
  探索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如何去学习,并找到所要探索的答案。其中包括逻辑推理、数据搜集分析,甚至可结合合作学习法,以小组团队方式来解决问题。透过探索之培训,培养学生学习独当一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死教育教学中如生命意义的探索、自杀后去处之讨论等探索教学法是非常适合的教学法,以下举实例说明

1.老师鸽子怎么了?
一天下午下课时,小学三年级学生急忙到导师室找老师
“老师!你快来看”,老师随着学生跑到校园,原来地上躺着一只
鸽子,
老师说“我们来看看牠怎么了!”大胆的学生上前摸摸看,
“老师,牠身体是硬的”
“老师,牠眼睛是闭着”
“老师,牠身体冷冰冰的”
“老师,牠心脏没有跳动”(天知道,小鸟的心脏不大好摸)
“牠怎么了?”老师问
“死了”学生齐声回答
“那我们要怎么做?”老师又问
“老师!我们可以将鸽子制成标本。”一位脑筋动得快的学生抢着回答
“嗯!这个主意不错!但是我们一般很少看到鸽子的标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老师!制作标本的费用太贵了!”
“还有呢”
“老师,通常是稀有动物不小心死了,才制成标本让大家认识,鸽子是我们常看到的,所以不需要制成标本。”一位很有智慧的学生回答
“那我们还可以为这只鸽子做什么呢?”
“老师!我们应该将鸽子埋起来”
“那要怎么做呢?”
“老师!我去校园找一块地”
“老师!我去找一个盒子当棺木”
“老师!我去找几朵花”
“老师!我们F4来抬棺!”
“还有呢?”老师问
“啊!老师,我爸爸是牧师,我来为鸽子主持丧礼”
“对了!老师,我可以为鸽子念佛”
“还有吗?再想想!”
“啊!老师!我们要为鸽子做一个墓碑”
“答对了!你做好吗?”老师赞许及要求。
“好啊!但上面要写什么呢?鸽子又没有名字”
“来!大家想想!”老师鼓励大家动动脑
“对了!可以写『小白鸽之墓』”
“不要,太俗气了!”马上被否定
“写飞行英雄之墓好吗?鸽子最飞行,还常常飞鸽传书”大家拍手叫好
“我想写顶番之鸟好吗?”(他们是顶番国小的学生)大家也附和着,两个主意都不错,最后由全班同学投票表决,写下了“顶番之鸟”墓碑。随即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葬礼。

  以上的讨论,老师自始自终都没有出主意,只是循循善诱。其实学生的想象力及潜能都不错,要看老师如何引领,佩服老师的智慧,把握了体验生命教育的最好机会。学生所学到的不单是埋葬小鸽子,也学到了合作无间、团队精神。更重要是如何面对死亡,在学生长大过程中还会碰到许多死亡事件,相信这些学生会有较好的态度面对与处理。

2. “两位高中生小情侣自杀了,他们在那里?”

  这是在教学中,学生看到报纸刊载学生自题的头条新闻,所提出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开放让大家讨论
“各位同学!大家认为他们会在那里?”(请参阅第三章“防治青少年自杀”一文。)

3.另外在下节教学活动中之“人生三际”、“画我一生”、“看照片说故事”、“自我成长计划”、“探索人生”、“认识自我”等均可属探索教学法之教学活动。


(六)批判思考与价值澄清
  教师可以选择道德两难之伦理议题如对安乐死、死刑存废主题,举行班级小组论辩,激发学生针对该两难议题批判思考之能力,并透过学生彼此论辩批判之际,进行价值澄清的机会教育,协助学生厘清观念与确立生命的价值。

(七)个案探讨法
  学生或个人或小组进行某个案探讨如协助丧亲同学走出悲伤等,如自我成长计划等从事个案研究,教师从旁协助指导,俾学生从个案探讨中培养多角度、全方位的敏锐度,能够关怀身边的人事物,及独当一面之研究能力。在研究所个案探讨法运用得较多的课程有临终关怀、悲伤辅导等课程,研究生可选一对象作为临终关怀者,将所学的关怀原理原则边学边用,教师从旁指导,从做中学是非常实用的学习方法。

(八)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为透过团体合作的方式,针对教师或学生事前所设计的生命教育相关主题,透过合作的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互相包容的学习态度,并能汇集大家的智慧与力量帮助别人。例如小组共同拟定自认理想之告别式或临终个案关怀并模拟发表等。在研究者教学活动进行中看到学生分头搜集资料、讨论、演练、修正、创新到发表,学生们集思广益的力量令人赞叹!

(九)欣赏教学法
  绘本的阅读、视听媒体的运用,戏剧的观赏或表演等均属欣赏教学法。目前台湾地区有许多精湛的绘本及发人省思的视听媒体,均非常适用于教学中,且教学效果殊胜。有关欣赏教学法研究者有多篇专述如:
童绘本在生死教育教学中之运用(何福田、2006)
  视听媒体在生死教育教学运用之探讨(何福田、2006)
   “春去春又来”影片欣赏在生命教育教学中运用
  “铁达尼号影片欣赏在生命教育教学中之运用”
  “青青顾园草”民歌在生命教育学中之启示
  “地震后之余响”
  文中有详尽论述相关教学资源在教学运用中之功效及学生回应。唯视听媒体之欣赏宜尊重智能财产权,宜注意时间长短的把握及分享。另学校教学资源之经费预算及视听设备亦应全力配合,支持教学。


(十)活动学习法(包括教学参观)
  有关生命教育教学之社会资源非常丰富,如安宁病房、礼仪社、墓园或宗教活动之追思礼拜或临终助念,皆可带学生前往参观或参加。唯整个校外参观活动事前需向学生解说清楚,教师宜有妥善周全的安排,参观后应配合讨论及心得分享。另清明扫墓、重阳祭祖等活动亦可列入教学活动中。又班上如有同学去世或同学家人去世、导师宜引领学生作同理心的回馈;例如在班上默哀三分钟、派代表前往致哀、以全班名义赠送挽帐、花篮或奠仪及参加告别式等,并能安排同学负责帮丧亲同学辅导丧假期间的功课,这也是贴切的关怀。而同学之双亲或祖父母或兄弟姊妹去世,应有亲疏不同的表达,此均可于班上讨论。

(十一).融入生活经验及实务经验之作业设计
  生死教育虽为二~三学分的课程,但上课时数还是不足,可设计融入生活体验及实务经验之作业,以增进学习效果。作业设计如:
1. 计算从出生到现在家人为自己花多少钱
2. 一个小种子的成长
3. 对南亚海啸或台湾九二一地震之资料搜集及分析
4. 探访或照顾临终病人或家属之心得报告(或个人或小组)。
5. 宠物死亡失落及哀伤之心得报告。
6. 预写遗嘱(或生命计划书):内容包括对家人或朋友道别的话,
   自己心爱东西的分送、遗体处理及丧葬仪式的意愿。
肆、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之配合在教学中教学目标可透过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法达成,而教学方法可藉由教学活动的体验提升教学成效,期间之配合如下:

(一)讲述法
    讲述法机乎可运用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如“预立遗嘱”活动中讲述预立遗嘱之重要性。在“生生不息”活动中讲求生食芽菜之功效等。
(二)探索教学法
    探索教学法乃培养学生独当一面之研究能力及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用之教学活动有人生三际、画我一生、看照片说故事、自我成长计划、执行与检讨等。
(三)体验教学法
    体验教学法是最受学生欢迎,可采用之教学活动有口足画家、体验妈妈怀孕、从小到大我花了多少钱、护蛋、戏剧表演 ─手套偶、鸟与水-单脚跳舞的体验等。
(四)实作教学法
  实作教学法乃培养学生实作能力,可采用之教学活动有练字收心、生生不息—一颗小种子的成长、心心相应、腹式呼吸及预立遗嘱等。

伍、建议
(一)有关教学活动,本文提供十五项教学活动设计,均是研究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且学生学习效果颇佳,唯尙有许多优良之教学活动未纳入本文内,读者可上生命教育学习网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班级或某学科单元适宜之教学活动。
(二)本文所列之教学活动,读者可自行采用,并非所有教学活动均需实施于教学中。
(三)目前研究者及多位教师均不断在开发新的教学活动,随着教学经验的累积,随时会有新的构想出现,教师如能自行设计适合自己班上的教学活动当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思伶(2001),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施,彰化师大台湾地区国中生生死教育教学研讨会论文集。P.202
2、张淑美(2006),实用生死学,华格那。P.2-8
3、傅伟勋(1994),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正中书局。P.227
  • 400-640-1123、0431-81735923/81735985
  • http://www.mamasafe.cn
  • 长春市朝阳区南湖广场吉林大学南湖校区综合办公楼311室

ICP备案: 吉ICP备14003365号-2